家长要学会“接纳”和“引导”

实际上孩子的心理问题90%源自于家长。曾经有一名小学一年级女生的家长很着急地找到她,称自己女儿存在学习障碍,她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然而经王靖雯观察和了解,该女生并没有问题,只是由于刚上小学还没有很快适应新环境,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没有积极发言。

  日前,本报记者采写的“叙丰家园一名13岁初中女孩跳楼身亡”的报道,再次引发了锡城市民和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因各种原因自杀身亡的消息屡见报端。那么,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又应该怎样去处理和应对这些问题呢?记者针对以上问题专访了无锡市心理咨询协会理事王靖雯。

 

  孩子面临的三个问题:环境变化,交际自理,学习压力

  王靖雯在心理咨询领域从业数十年,从她近年来接触的个案来看,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适应问题”。孩子上幼儿园首先就面临着从家庭到学校的过渡,幼升小、小升初等环境的变化也需要孩子很好的适应。这期间“适应不良”的孩子就会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焦虑不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反应。

 

  其次,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性格上普遍存在“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等特点,到了学校和社会中,不懂得团队合作,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容易自我封闭。

 

  此外,对于大部分时间在上学的孩子来说,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成绩,还有小部分来自各种兴趣班、提高班和父母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以及过严的要求。学习压力若处理不当,势必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家长常犯的三个错误:负面强化,与孩子对立,重复说教

  王靖雯分析说,实际上孩子的心理问题90%源自于家长。曾经有一名小学一年级女生的家长很着急地找到她,称自己女儿存在学习障碍,她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然而经王靖雯观察和了解,该女生并没有问题,只是由于刚上小学还没有很快适应新环境,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没有积极发言。然而被家长这样一折腾,反而让孩子产生了“啊?原来我是有问题的啊?原来我是不积极的啊?”的自我认知。该家长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负面强化,过度强调孩子的缺点,采用“你不要怎样”的说教方式,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很多家长跟孩子沟通的开始就让自己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认为孩子是错误的,自己是正确的,跟孩子谈话总是一味地指责,最常说的话就是:“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怎么可以这样做。”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感觉家长不理解他,进而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此外,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喜欢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有的家长甚至每天都要说一遍,然而经验表明,这句简单重复的说教,效果微乎其微。

 

  给家长的三个建议:接纳孩子情绪,帮孩子明晰目标,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帮助家长及时全面的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然而很多家长都面临孩子不愿跟自己“交心”的困惑。王靖雯表示,家长要想跟孩子做成功的沟通,首先要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某天你的孩子放学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我不开心,前面的同学转过头来说话,我都没吭声,老师却以为是我先引诱同学说话转头的,把我批评了一顿。”这时多数家长会站在老师的一边回答说:“你肯定也说话了,不然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以后上课不准乱说话了。”王靖雯分析说,家长上面的回答只是在维护老师的权威,孩子感觉不到家长的关爱,这种情况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再跟家长开口了。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之前,家长应该做到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说:“那是老师冤枉你了哦,你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吧!当时是什么情况呢?”给孩子倾诉的机会,然后再进一步跟孩子分析“老师为什么会冤枉你呢,是否因为你平时有上课说话的行为?”等问题,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引导解决问题。

 

  此外,简单一句“你要好好学习”的说教方式,起不到理想中的敦促作用。家长可以采取以下谈话方式帮助孩子目标明晰化:“你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呢?要从事这个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要掌握这些技能需要读什么大学?要读这样的大学需要怎样的学习成绩?将被动的说教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心发展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作为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对孩子提过高要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化,对孩子的批评也就事论事不牵连过往。此外,家长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少年儿童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才是教育之根本。不能把分数看得太重,给学生造成压力。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要从内心尊重、理解他们,多花点时间与他们一起活动、交流,多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以上内容来自:江南晚报

0


下一条: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心理门诊占比一年增三成 上一条    家长警惕:儿童打鼾易致不可逆的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