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导儿童阅读
一、引导儿童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儿童的阅读活动,其实在幼儿后期就可以开展,幼儿常常央求大人给他(她)们讲故事,他们喜欢听些小动物和小朋友的故事。这时候是引导幼儿阅读的契机,父母应及时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爱听故事的心理,引导儿童阅读小人书及其他简易读物。此时的阅读,因为儿童识字不多,不仅需要大人的参与,而且还需要大人讲解,恰当而生动地讲解能引儿童入迷,调动了儿童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听爱读。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切忌光听不看,因为儿童一旦依赖耳朵听故事,以后就不喜欢用眼用心去读。随着儿童年龄和知识(包括识字)的增长,大人可改讲读为榜样带动法,即父母用阅读的好习惯来带动儿童独立阅读,这样长期坚持,就能养成儿童阅读的习惯。
二、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儿童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家庭中的阅读活动形式,与在校的阅读形式不一样,它有较多的局限性,如活动范围的狭小,阅读伙伴年龄的悬殊,活动的方式较为单调,都可能影响儿童阅读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开展趣味性较浓的活动方式,如引导儿童剪贴,把自家报刊上有意义的诗、文、画剪下来贴在精制的软面抄上,并讲究粘贴的艺术,把阅读与美的欣赏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起儿童读书的爱好。一旦这种爱好养成了,家长应及时将其迁移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上去。爱好或兴趣是调动自觉能动性的积极因素。阅读的自觉能动性主要表现为积极、主动、独立地阅读,这是阅读能够坚持下去并能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三、教会儿童做读书笔记,培养读写能力。
如果说引导儿童剪贴资料是培养儿童的兴趣,那么教儿童做读书笔记则是更高级的阅读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活动中,感官的多通道协同活动,其效果远高于某感官的单方面活动。如阅读中既用眼又动脑、动口,甚至动手做笔记,阅读效率高。其原因是边读边记,使人避免杂念及外界因素的干扰,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不仅如此,动手做笔记的更大好处在于培养了动笔的好习惯,此时还应教儿童写些简短的体会。常常练笔,能提高写作能力。教儿童掌握读、写能力,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开展说文活动,提高理解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多读多看就有好处。因为这能扩大词汇量、知识量。而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就不应只停留在读上了,应该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当然这个工作学校教师一直在做,但由于语文课时是有限的,加上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所以家长有必要开展说文活动,即把读过的书的主要情节、中心思想、人物特点等内容讲述出来,这种讲述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父母、孩子都应讲述,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家庭读书活动来开展。也可开展家庭说文竞赛,激励孩子通过说文活动提高理解能力。特别是现在实行双休日,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大好的“天时”,用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乐朗乐读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