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你为孩子安排好了吗?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寒假也悄然而至。可面对假期,真可谓孩子欢喜家长愁。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开心而又充实的寒假,成为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寒假期间,家长们基本还要上班,孩子在家无人陪伴,缺少玩伴,生活内容单一,生活视野狭窄。如何指导和帮助孩子把寒假过得充实而又快乐呢?
一、正确对待成绩,全面接纳孩子
寒假一开始,家长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报告单。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期末考试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理想。如果您的孩子考得好,您要及时地给予精神鼓励;如果您的孩子考得不理想,您首先要接受现实,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切忌一味地斥责或体罚。家长应主动与老师联系,找到症结,利用假期,给孩子一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您要学会全方位地接纳自己的孩子,不能只接纳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接纳他有待改进、暂时不足的另一面。家长们能否正确对待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寒假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如果家长每天都在埋怨孩子的学习不好,孩子将在痛苦与悲观中度过寒假。
二、理性认识寒假,还给自主权利
家长要对寒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切莫把寒假理解为孩子在家读书的时间。寒假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假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假期是孩子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调整期。在孩子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和考试之后,安排一段假期,可以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到缓解,精力得到恢复。因此,假期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比如,平时睡眠不足,现在可以适当补觉;平时没有时间看的动画片或漫画书刊,现在可以适当欣赏一下。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换言之,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学习。只有假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休息、放松和调整,才能为新学期更加努力地学习积蓄更多的能量。
还给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责任感、不知道感恩、自主能力差等问题,其责任还主要在家庭教育上。寒假里,家长们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内在潜能,大胆放手,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普通一员,而不是家庭宠物,一定要让孩子承担起个人责任,孩子自己的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家务事孩子力所能及的也要让孩子做。要坚信孩子是在不断的经历中长大的,孩子的未来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而非家长所能左右。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幸福着想,就要放手放胆,给孩子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弹弹琴、下下棋、打打球,去博物馆、图书馆开开眼界,到社区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多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让孩子在实践锻炼中成长。
三、科学安排假期,督促完成作业
假期,为孩子接触社会、增长课外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时空。家长要科学地帮助孩子制定寒假生活计划。爱因斯坦说过:“人与人的差别在于闲暇时间。”一个人要想未来与众不同,要想以后卓越,就应该把握好现在,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使寒假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寒假生活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文化学习、娱乐活动、社会实践等,切忌一味要求孩子在寒假里学习文化知识,使寒假生活成为学校生活的翻版。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参加一些正规的冬令营或旅游活动,或利用假期去勤工俭学,去农村体验生活等,但是,当您的孩子选定某种放松的方式后,您还要提醒他注意把握放松的分寸,不要沉迷其中,放松后要及时收回心来。
学习是孩子的天职。假期既是孩子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调整期,也是补缺补漏的“挽救期”和巩固提高的“增强期”。因此,在允许孩子适度放松的同时,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安排好每一天的学习时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寒假作业。在帮助孩子查找到平时学习中遗留的薄弱环节和知识点后,再进行“集中轰炸”,争取为下学期的学习创造更高的起点。此外,对于小学生寒假作业中要求学生“动手做”等问题,家长要尽量配合,指导孩子,或者和孩子共同去做。小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应该尽量安排在上午。家长千万不要在假期里给孩子提前学习新学期的课程,以免“夹生”。
四、组织寒假活动,丰富假期生活
寒假活动可以围绕“读、游、做、演、抄、访”六个字来开展。
“读”就是读课外书报。阅读课外书籍是孩子们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假期课外阅读有着宽松的环境,家长要向孩子推荐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籍,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鲁滨逊漂流记》、《中国上下五千年》、《西游记》等等,并要求孩子做好读书笔记,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摘录后面写上自己的体会与收获,还可附上家长的评价。在寒假里,家长要多带孩子去逛书店,去书店并不一定要买书,而是要在书店的氛围中培养孩子对书和阅读的兴趣。假期还可让孩子每天大声朗诵古诗词,不一定要孩子完全理解诗词的含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长期的朗诵积累,培养孩子句读、语感的能力。
“游”就是多带孩子外出游览。在旅游或逛街中引导孩子进行观察与口头作文练习。当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发现有意思的场景可以适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并引导孩子用几个短句描绘出看到的场景,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做”就是让孩子多动手。生活用品中常常会留下一些废弃物,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废物也可变成宝。可以指导孩子利用废弃物做一些“手工制作”,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可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孩子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包括买菜、家务与活动等,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演”就是组织“家庭大联欢”。在春节期间,组织一次家庭联欢活动,让孩子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抄”就是在带孩子一起去拜年时,和孩子一起抄春联、议春联、对春联、写春联。
“访”就是利用寒假时间,带孩子去访问一些学习或助人的楷模,并指导孩子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写成作文,并为孩子树立直观的学习榜样。
总之,安排孩子的寒假生活应该“三多三少”:多读好书,少看电视;多与人交往,少关在家里;多参加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家务劳动),少布置学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