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存在读写障碍 但多被老师家长当作“不用功”
“不认真、不用功”可能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可事实上,这其中也许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存在“读写障碍”问题,因为这种源于大脑中枢神经信息处理功能障碍的疾病,让他们的学习变得困难重重,而且无法获得家长、老师的理解。
而这类孩子在人群中的比例,也许可能达到5%以上。
在女儿眼中所有的字都扭成一团
当你去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横平竖直,每个字都异常清晰。
可在一个读写障碍的儿童眼里,这些字也许根本就是扭曲打结,混成一团。
孙女士(化姓)的女儿就是一个读写障碍儿童,在认识到“读写障碍”这个问题之前,她一度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单纯讨厌语文、偏科严重。
孙女士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女儿很聪明,很多东西只要说一遍女儿就能学会。可一到念书上,女儿就成了困难户。其实现在回忆起来,在更小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对着绘图本、识字卡看得津津有味,可自己的女儿却总是没有兴趣,如今看来,这大概就是征兆了。
在幼儿园里,女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而进入小学后,问题就越发严重:别说认字、识字,就是一个简单的抄写,女儿都能错误连篇。
“举个例子,如果你让她写‘好好’,她能给你抄成‘女子女子’;一个‘部’字,她能给你抄成‘陪’字。”
是粗心,还是孩子的智商真的存在问题?
女儿的老师对孙女士提过意见,她本人也对女儿耳提面命,甚至严厉责备;可每次问女儿为什么粗心、不用功时,女儿的回答是,“我看不清楚。”
孙女士曾经怀疑女儿是感统失调,又怀疑是多动症引起的注意力障碍,最后,当她带女儿来到医院检查,才第一次听说了“读写障碍”这个名字,也第一次知道,那些自己看来清晰简单的文字,也许在女儿眼中一直都是缠绕在一起的“鬼画符”。
原来女儿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真的看不明白。直到这一刻,孙女士才知道,自己一直错怪了女儿。
患病率6.7%
国内知之甚少调查也不多
像孙女士的女儿这样存在读写障碍的儿童,到底有多少?
目前国内还没有获得承认的标准检测工具,所以无法准确调查比例,只能根据现有国外的数据以及国内一些局部的调查来估算。
在最近英国公布的数据里,专家认为在该国家成人中,读写障碍的比例应该在5%以上;根据国外不同地区的统计,患病率在5%-15%不等,学龄儿童发生率在5%-10%左右。
中国的汉字系统和英文不同,后者主要根据发音走,而中文汉字包括音、形、意等多个元素在内,所以发病率与国外不可能完全一致,国外的检测工具也不适合中国人拿来直接使用。
金陵晚报记者检索了国内近年来医学界对于阅读障碍所做的研究,在各类文献中,仅有少部分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调查。其中一项在武汉学龄儿童的调查中显示,在近千名小学三到五年级学生中,阅读障碍筛出率为6.7%,男女比例为3.6:1。
可以说,这个问题影响的人群并不少,但很多人对它一无所知,这让许多孩子受了许多的委屈。
其实读写障碍也好、阅读障碍也好,这些在医学上被统一称为“特殊学习技能障碍”,其中包括了阅读、听说、书写、计算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存在特殊学习技能障碍的孩子,其所存在的问题面并不同,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智力正常,甚至有些孩子还很聪明,但在某个单项能力上,严重‘短腿’了。”
就拿对于儿童来说最经典的智力水平测试——韦氏智力测验来说,其实这样一套量表里,包含了很多子项,分别针对不同的能力,例如算术能力、记忆能力、词汇能力等等。一个读写障碍的儿童,往往智商总得分在正常范围内,但读写方面的能力却会比智商得分低,而且是低很多。通俗点来说,也许从整个智商得分来说,他都是个智力优秀的孩子,可在读写相关的单项测试中,他的得分却只有一个低智能儿童的水平。
家长缺乏认识
让孩子在责罚中失去自信
这些学习技能障碍的成因还不清楚,不过一般认为和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上的一些问题有关。
曾经有人试图将读写障碍患者眼中的文字还原再现,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眼中清晰平整的文字,在他们眼中,却是扭曲、打结、变形的模样。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和理解当然变得困难无比。
这种扭曲和变形并不是眼睛的问题,而是大脑中枢处理相关信息的区域出现了问题,使得这些信息不能很好整合,最后只能呈现出一种歪曲的模样。而这种感觉,对于不存在这方面障碍的人们来说,是很难体会、理解的。
事实上,现在国内医学界对于这类学习技能障碍的了解也不多,而在一般人群,比如家长、老师中,更是很少有人听过类似的说法。这些学习障碍的孩子就和早年的多动症患儿一样,被老师和家长当成不用功、不学习、不认真,一味给予批评、责罚,因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不知道这些孩子真正是叫做“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家长们的态度和孩子的预后关系密切。有些家长对于读写障碍有一定了解,他们会主动让孩子来接受训练,比如你眼中每个字都扭曲打结、混成一团,那么我们就把其他的遮挡起来,降低难度,逐个训练。他们对于孩子也会更理解,以支持为主,这样的孩子即便读写障碍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孩子依然可以健康、自信地成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更多的知识。
但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有这样的障碍,还有一些则是不了解,他们依旧归因于“孩子不认真”,或者觉得这样“很丢人”,而这样反而可能耽误了孩子,也让孩子在长期的责罚中失去自信,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