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考试时可以读题给读写障碍生听
虹口区的语文老师韩之英日前向本报打来电话,她说,《读写有困难或是聪明笨小孩》一文中提及的学生小汪便是她的学生,她想与大家分享她所接触的几个读写困难生的案例,其中也包括她正读初二的儿子。在采访中,韩老师更是大胆建言:希望能有一个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考试机制,能够让老师读题目给他们听,以此帮助他们完成考试。
误解儿子好多年
汪同学的读写障碍明显表现为读不懂文章的意思,尤其到了小学二年级,课堂上的阅读量一大,他和其他同学的差异就十分明显,和家长沟通后,家长虽不愿承认,但也只能无奈地表示,孩子可能是在读写上比较滞后。
这时,韩之英忽然想到,自己的儿子其实从小到大也一直有这个问题,她只是从来没往“读写障碍”上去想。在她的概念中,识方块字的中国人是不会有阅读困难的,所谓读写困难,听说的都是外国人的案例,例如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巴顿将军等。
一个人的问题可能是个案,两个孩子都出现了相似的情况,那是不是他们患有读写障碍症呢?韩之英上网一查,发现读写障碍并不像原来想的那样把中国人排除在外,只是外国研究得比较完善,资料也比较全,而中国尤其是大陆对它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自然没有什么案例可介绍的了。按照网上资料的介绍,汪同学和自家儿子应属于这种病症。“天哪,原来我误解了儿子那么多年”,韩之英十分内疚地想。
相对而言,儿子的读写障碍不太严重,这也让韩之英一直很忽略。韩之英总认为是孩子不努力不认真导致的,从上小学之后,儿子没少为这事儿挨妈妈的打骂,这也使得孩子至今都很逆反。
韩之英马上和丈夫讨论,她和丈夫两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工程师,网上介绍,此症的主要原因是遗传,难道是孩子的父亲也有这方面的困难?丈夫想了想说,“我从小阅读能力也不行,一直都是理工科比较突出,考大学也是靠理科优势。”韩之英不解了:怎么可能?光靠理科怎么能考得上大学呢?丈夫也急了:“我们那时候哪像现在要求那么多呢,现在全面发展,有一点弱项就暴露得很明显。”身为语文教师的韩之英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原因,这才在丈夫身上找到了原因。
同样苦恼的是汪同学的父母,他们曾在美国留学并工作多年,实在无法接受孩子有着读写障碍,尤其是“障碍”二字让望子成龙的他们感到特别不舒服,他们说:“我的孩子只是理解问题的方式与别人不同,思考问题的路径也不同罢了!”
全面打开“听觉通道”
和汪同学对于地图、导航仪敏锐度高一样的是,韩之英的儿子对于机械也有着超乎一般人的特长,他在做机器人方面胜人一筹,韩之英希望他日后能从事电脑编程的工作,发挥所长。眼看孩子也快面临中考了,文科完全不行的他想考个职校,学习机械类专业。
韩之英发现,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几乎全和听觉有关,听广播,听别人说话取代了阅读,于是,她便不厌其烦地把书上的内容读给孩子听,甚至是录下来放给孩子听,既然只有听觉这一个渠道走得通,那就把听觉通道完全打开,放更多的信息在这条道路上。
韩之英在校外辅导过一个有读写障碍的女生,她试着把阅读题全部读给她听,一遍遍地帮助她理解,再让她去做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语文成绩考了80多分,赶上了大多数同学。这也让她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像韩老师一样,每天为孩子读题目,读课文,至今都在坚持。
自始至终,韩之英都没有为儿子有这样的缺陷而埋怨过命运,她反而觉得,是儿子让她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是儿子让她开始探究起了读写障碍症这一还不被国内广泛关注的领域。她只是很遗憾没有能在儿子12岁之前尽早地干预,如今儿子错过了最佳的矫正期,韩之英希望其他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类似苗头时就要及时引起关注。
三点呼吁求关注
韩之英接触到的大部分案例都是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发现的,因为彼时是识字量和阅读需求猛增的阶段,但其实对于这一症状可以更早发现,更早干预。
有很多孩子是在幼儿园中班左右就显现出读写能力的差异,但由于家长的不重视、缺乏敏锐度,也因为社会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提供检查,所以,大部分孩子错过了这最早的矫正期,老师和家长也无法及早干预。到了小学阶段,孩子既有学业压力,又有心理压力,问题更显得捉襟见肘,一团乱麻。
上天关上一扇窗时,必然会打开另一扇门。这些读不懂文章的孩子们却在听觉上特别敏锐,韩之英说,儿子能听出自己说话中的语病,口头表达更是没有问题。韩之英便想,如果能在考试中,为这些孩子读题目,那就能切实帮助他们了,不会让他们仅仅是因为看题目时间长而完不成考试题。当然,这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人力,也希望能够为此延长考试时间。
最后,韩之英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她想集结更多人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孩子,希望能成立一个工作室,让碰到类似问题的家长有个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不要像她这样误解儿子这么多年。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