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障碍不可怕 还孩子自信 帮他们矫正

对于有读写障碍的儿童,不良的家庭环境或者错误的教养方式不改变,也会影响预期的矫正效果。因此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常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则有助于改善读写障碍。

  王女士的儿子雷雷从小顽皮好动,但在上小学之后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笨小孩”:拼音“bd”“pq”分不清;写字时不是漏写笔画,就是把字的左右写反;读课文跳行、跳字,连不成话……王女士咨询得知,雷雷患有轻度读写障碍。我市儿童心理指导教师杨真艳告诉记者,读写障碍这个概念目前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据有关统计,我国有读写障碍的儿童约为6%左右,事实上它是一种先天障碍,但由于在社会上缺乏认知和重视,不少有读写障碍的儿童错过了最佳矫正期。

  A

  书写时次序颠倒,有些字常混淆,比如把“高兴”读成“开心”

  7岁的男孩李明(化名)就读于我市一所普通小学,别的同学每天晚上半个小时就完成作业了,他得写好几个钟头,而且总出错,比如“今天不用上学”,他写成“今天上学不用”,“校”字把“交”写在左边,“视”和“祝”常混淆……李明的妈妈为孩子的学习苦恼不已:“每天晚上都听写他生字,就是记不住,罚他写了十几遍还会出错。”无奈之下,李明的妈妈带儿子去做智商测评,可结果是正常的。

  在哈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女孩林林也有类似的问题:平时文静内向的她上课时总溜号,眼神发呆,有时半天回不过神来。别人看一眼书写好几个字,她看一眼写一个字;读课文结结巴巴,有些字常混淆,比如把“高兴”读成“开心”,把“未”读成“来”……在班级她每次考试都倒数第一,周围的同学嘲笑她“傻子”,她变得越来越自卑、胆小,不愿与人交流。唯一能给她带来稍许快乐的就是,一个人躲在屋子角落里画画或者做纸黏土手工。

  B

  6-12岁是最佳矫正期

  儿童心理指导教师告诉记者,李明和林林的表现实际上就是读写障碍。读写障碍又称失读症,其成因源于神经系统,表现为认字量少、反复学仍不能正确拼读;易混淆形似字或近义词;阅读速度慢,跳行或跳字、增字或减字;阅读时易疲倦或头痛等。

  医学界有专家认为,一些孩子属易感素质,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问题都可能促使孩子发病;宫内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与学习能力相关的能力发育出现问题。

  “读写障碍是一种病,与智商无关,虽然还不能根治,但是可以矫正”,杨真艳说,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对“读写障碍”并不了解,或者即使听说过,也讳疾忌医,不愿带孩子到医院诊治,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有的患读写障碍的孩子在上了初、高中后,已经不能正常上课了,不得不辍学,“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周围人的嘲笑和孤立,普遍都存在自卑、厌学、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有的甚至出现抑郁倾向、自残等。”

  杨真艳说,“读写障碍”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理解。对于有读写障碍的儿童,家长应尽早带他们到专业机构进行矫正,越早效果越好。一般来说,6-12岁是最佳矫正期。

  C

  亲子阅读

  有助改善读写障碍

  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群体中读写障碍的发生率为6%左右。美国在1949年成立了国际读写障碍协会,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对幼儿园进行读写障碍低龄普查。印度有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位读写障碍的儿童,在老师有针对性的读写训练下,学习和生活走向正轨,并发挥自身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力的特长,用木棍等工具组装会动的飞机,尝到成功喜悦的故事。

  黑龙江大学心理老师说,很多名人以前也有过读写障碍,像达芬奇、乔布斯等。有读写障碍的儿童虽然在文字的理解、阅读、拼写的能力上落后于同龄人,但在美术、音乐、计算机等方面往往很有天赋,因此应该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让孩子找到自我认同的点,体验成功、自信和快乐。

  对于有读写障碍的儿童,不良的家庭环境或者错误的教养方式不改变,也会影响预期的矫正效果。因此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常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则有助于改善读写障碍

0


下一条:读写困难儿童:被误解的“懒小孩” 上一条    孩子不能流畅的阅读背课文 可能是存在读写困难

-->